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香港文學大系 1919-1949:戲劇卷



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

香港文學大系 1919-1949:戲劇卷

momo購物網折價券



香港文學大系 1919-1949:戲劇卷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Hello~小編想問問大家對文學的感覺是什麼



以前在念書的時候一定會上國文課

國中的時候文言文是小編的弱點阿



只識字但不懂內容

有點苦惱開始一點點排斥

高中還是免不了有國文

小編只好試著了解 認真上課

後來發現文學賞析有種被帶回古時候的感覺

老師講得很生動再跟著老師的解釋

從每個字句中了解

古代人他們的想法、當時情境心境

其實還蠻有趣的



現在就會有現代文學

像是小說 散文集之類的

小編覺得看書時間都過得很快

當你看完一本書兩三個小時就過了

但這幾個小時內其實收獲會不少

欣賞作者精挑細選的詞彙字句



文字間蘊含細膩情感

看書的時候搭一杯咖啡

偶爾文青一下也不錯



最近小編在網路上找書

在金石堂網路書店看到一些不錯的書



香港文學大系 1919-1949:戲劇卷

這本小編還剩一些沒看完



但是還不錯收穫不少



香港文學大系 1919-1949:戲劇卷
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

小編跟妳們說 在金石堂網路書局買書



使用銀行卡享有更多好康喔



大家快去逛逛買好書吧





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

香港文學大系 1919-1949:戲劇卷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野鳶尾







孟加拉詩100首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  • 《香港文學大系 1919-1949:戲劇卷》

    檢視二十世紀上半葉香港戲劇的發展,感受香港戲劇與時代、社會一同變化的過程。

    本書依據《中國新文學大系》體例,將1919-1949年間香港文學的代表作品按類別整理為11卷,另加一卷〈史料及索引卷〉,合共12卷,供讀者及研究人員了解這段期間的香港文學面貌,是了解上世紀上半葉香港文學發展的必備用書。

    本卷是對二十世紀上半葉香港戲劇的搜集與檢視,我們面對的第一個客觀現實是「香港戲劇遲來的西潮」問題。相對詩歌、散文、小說、評論等文類,相對中國內地上海、北京、南京、廣州等地方,香港現代戲劇遠遠落後,發表在香港報刊上與戲劇相關的文字,零星落索,但當時香港的粵劇創作極為蓬勃。此外,1949年以前香港戲劇的發展與中國現代歷史關係密切,所以南來文藝工作者的戲劇創作,某種意義來說亦可納入香港戲劇中。基於上述幾點,本書盡量收入下列作品:
    1. 在香港成長作者的創作;
    2. 關於香港,或帶有香港想像、香港感情的創作;
    3. 在特定文化史背景下在香港發生的創作(在香港寫、公演)。創作,是指原創的作品,內容不限、風格不限,但不包翻譯劇,例如本書收錄了兒童文學拓荒者?慶雲的兒童劇,蕭紅執筆、為紀念魯迅逝世四周年的《中國魂》默劇,具代表性的粵劇《胡不歸》等。

    本書特色:

    (1) 本書編選原則、方法和體例嚴謹,除參考趙家璧主編的《中國新文學大系》(1917-1927)體例合編為12卷外,並盡量結合香港獨有的文學特色,兼具廣闊的包容性,亦與目前各地出版的各種文學大系的體例及規模相符,適合圖書館、各相關文學團體及研究機構典藏。
    (2) 本書編輯委員會、顧問團均為香港知名學者及作家,極具代表性。
    (3) 本書是研究香港文學的必備工具書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      盧偉力

      紐約市立大學戲劇博士。現任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,戲劇藝術工作者、藝評人、詩人。講授及研究範圍包括劇本創作、中國電影歷史與美學、戲劇學、創意與創造力等。出版有詩集《我找》、《或者是偶然的遇合》,散文集《紐約筆記》、《找著?別的》、《寫作絮語》、隨筆《如來神掌藝術筆記》,劇本集《盧偉力劇作初集》,評論集《中國古典戲劇的悲情結構》、《香港舞台——作為文化論述的香港戲劇》、《品味戲劇——香港話劇團戲劇導賞集》、《舞蹈文字》、《當代香港戲劇藝術》等。盧教授也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、香港電台《講東講西》、《演藝風流》節目主持人。



















    導言/盧偉力(節錄)



    前言



    編輯《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─一九四九:戲劇卷》是困難的,或許更準確的說,是難堪的。相對於詩歌、小說、散文,一九一九至一九四九年香港的現代戲劇創作是單薄的,更不用說相對於那時期非常蓬勃的粵劇。一九四○年粵劇編劇家麥嘯霞(一九○四─一九四一)寫了《廣東戲劇史略》,列出民國以來粵劇作家九十餘人,新寫劇目已超過一千。



    現代戲劇載體多元化,廣義來看,電影、電台廣播、電視等都有戲劇,三十年代中以後,香港電影生產數量超越上海,成為中國電影中心,有大量電影劇本創作,但本卷所針對的只是舞台劇,或以舞台演出為想像的創作。此外,傳統粵劇當然是戲劇,談論香港戲劇文學創作,應當把它與受西方影響而衍生的白話劇,一併納入本選集,但作為文化形式(cultural form),粵劇的文化史淵源與表述習慣,畢竟與衍生於二十世紀初的現代戲劇不同,所以只好在此精選幾個代表作附註,讓讀者按需要而尋索。希望日後《香港文學大系》可以有「影視卷」和「戲曲卷」吧。



    「五四運動」之後,中國內地興起新文化運動、新文學運動,還有愛美劇運動(Amateur Drama Movement),有大量翻譯劇,並且不少作家都嘗試寫劇本,啟蒙民智。洪深(一八九四─一九五五)編《中國新文學大系?戲劇集》(一九一七─一九二七)收錄了胡適、田漢、陳大悲、蒲伯英、葉紹鈞、汪仲賢、洪深、郭沫若、成仿吾、歐陽予倩、丁西林、余上沅、熊佛西、向培良、濮舜卿、谷劍塵、胡也頻、鄭伯奇等近二十位作者的作品,已是一種強大的文化力。



    毫無疑問,二十年代是中國戲劇的第一個黃金時代,據台灣學者馬森研究,共有最少二百五十九種創作,作家近一百人。馬森認為這是西方戲劇對現代中國的第一次衝擊,稱這是中國現代戲劇第一次西潮。



    然而,在同一時期,香港現代戲劇活動是缺席的。



    辛亥革命之後,香港有過好一些演劇活動,但沒有太多創作,現在只保留了一些劇名,以及概述。








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18開17*23cm
    頁數:588

    出版地:香港













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• 作者:盧偉力

      追蹤


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香港商務

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6/5/13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620745096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    香港文學大系 1919-1949:戲劇卷





arrow
arrow

    glendai5bfon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